在合作中保护自己:写给大学新生的博弈论入门¶
什么是“博弈”?¶
“博弈”这个词,听起来可能有点冷冰冰,甚至让人联想到算计和心机。但它其实不是教我们去算计别人,而是教我们看清楚,在一个相互关联的“局”里,每个人的选择会如何影响最终的结果。
它是一种能让我们在复杂的合作中,更好地保护自己、争取合理利益的清醒剂。它不是让你变得冷漠,而是让你在保持善良的同时,拥有保护自己善良的智慧。
那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?这不关乎什么高深的理论,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。
基础三步:从“棋子”到“棋手”¶
第一步:看清整个“棋盘”¶
当我们接到一个任务,比如那个让人头疼的小组作业时,先别急着一头扎进去干活。花十分钟想一想:
- 局内角色:除了我们小组这几个人,还有谁是相关方?是给我们打分的老师。
- 各方诉求:我想要一个好分数,也想学到东西。A 同学可能只想“及格万岁”。B 同学可能很看重这次展示,想争取加分。老师想要看到的,则是一份完整、有想法的作业。
- 核心规则:最终只看成果,按组给分。这意味着,无论谁做得多、谁做得少,分数上是“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”。
你看,这么一分析,很多事情就清晰了。那个想“躺平”的同学,之所以敢这么做,正是看透了“规则”——只要有人兜底,他的分数就不会太难看。而我们这些“老好人”,之所以会累死累活,恰恰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任务,而没看清这个由不同诉求、不同角色构成的“局”。
第二步:主动沟通,“塑造”规则¶
知道了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一样,也知道了规则的存在,我们能做的最有用的事,就是在合作的一开始,就把模糊地带变清晰。
与其在任务进行到一半时,才在心里抱怨某某不给力,不如一开始就开诚公。比如,第一次小组讨论时,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提出:
“为了我们最后都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,也为了不让任何一个人太辛苦,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把分工和每个部分的时间点定下来?比如,我们建一个共享文档,每个人负责的部分和完成进度都写在上面,这样大家都能看到,心里都有底。”
这种“先小人后君子”式的沟通,恰恰是最高级的君子之交。它把合作的基础,从依赖虚无缥缈的“自觉”,转移到了一个清晰可见的“契约”上。
第三步:想清楚你的长远目标¶
大学里的很多“博弈”,都不是一次性的。今天和你一组的同学,下学期可能还是你的同班;社团里和你共事的伙伴,未来可能是你重要的人脉。
所以,我们的目的永远不是在某一件小事上“赢”了谁,而是为了达成我们自己的目标,同时维护一个健康、可持续的关系。
有时候,适当的妥协和退让,不是懦弱,而是为了长远利益的智慧。但如果对方一再突破底线,让你付出了远超合理范围的精力,那清晰地表达你的立场,守住自己的边界,就不仅仅是为了这次作业,更是为了为你赢得长期的尊重。
进阶课题:当规则失效时¶
说到这里,你可能会马上想到一个更尖锐的问题:“学长,如果我已经主动沟通了,规则也定了,但还是遇到了完全不配合、一心‘摆烂’的队友,怎么办?”
这确实是个难题,也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躲不开的坎。这时候,我们就需要聊聊合作博弈里,一个更进阶的话题:看清“不平等”,然后做出取舍。
首先,如果可以,把“博弈”提前到“选队友”阶段。这是最有效的“避坑”方法。如果你很在乎分数和成果,那就尽可能主动去寻找那些和你有同样目标的“同路人”。这不叫“功利”,这叫对自己负责。
但万一,你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,比如四人小组,一个神隐,一个划水,只剩你和另一个同学面面相觑。在这种情绪下,我们很容易做出“赌气”的选择。
一个残酷但清醒的取舍
在这个时刻,我希望你能先暂停一下,深呼吸,问自己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:
“对我来说,现在什么最重要?是‘惩罚他们的不负责’,还是‘拿到我想要的分数’?”
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取舍:
- 如果你选择前者,你维护了“公平”,但代价可能是绩点下滑、与队友关系破裂,甚至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- 如果你选择后者,可能意味着你需要和剩下靠谱的队友一起,咬着牙把所有活都干完。这个过程会非常辛苦,而且心里会很不平衡。但最终,你保住了自己的分数,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。
很多时候,当我们想清楚了这场博弈里自己最核心的利益是什么,就会发现,那个“孤独 carry”的选项,虽然充满了无奈和疲惫,却是保全自己核心利益的最优解。
是,让别人“躺赢”确实很不爽。但为了惩罚一个你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交集的人,而牺牲掉对自己未来或许很重要的绩点,这笔账,真的划算吗?
写在最后¶
想通了这一点,我们才能真正成熟起来。我们不再用情绪去驱动决策,而是用理性的判断,为自己的长远目标服务。
在大学这场漫长的“寻路”中,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。有些棋局,我们注定无法完美掌控。这时候,看清利害,保护好自己最重要的东西,然后继续前行,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。
这并非让我们变得计较或冷漠,恰恰相反,它让我们能把宝贵的精力,从无谓的消耗和内耗中解放出来,投入到真正能让我们成长的事情上去。这,才是对自己最好的“合作”。